::: 22 1 月 印度與歐盟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存在巨大分歧
印度與歐盟在2024年9月舉行第9回合雙邊自由貿易協定(FTA)談判後,協商便陷入停滯。一方面除了是印度認為目前政府對外的談判能量不足,為加速區域經濟整合進展、避免談判成果對印度經貿發展造成損害,正就貿易談判程序、涵蓋範圍與內容等議題擬定整體談判策略,而決定放緩對外的談判速度;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印度和歐盟的協商已進入深水區,雙方立場分歧甚大導致談判趨於停滯。
先前為加速談判進展並強化雙邊合作效率,印度與歐盟在2023年2月成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(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, TTC),宣布將優先針對數位轉型、綠色科技和貿易等領域展開合作。在舉行第9回合談判後,歐盟預算和行政專員官員Johannes Hahn在2024年10月面對印度媒體時,指出貿易自由化程度是雙邊重要關切要點,雖然對開放程度存在不小的差異,導致談判進展不如預期,但雙方都認為建立FTA符合彼此利益。目前已知歐盟和印度第10回合FTA談判預計在2025年3月10日於歐盟比利時舉行。
近期印度智庫「全球貿易研究倡議」(Global Trade Research Initiative, GTRI)發布報告,指出印度和歐盟建立FTA不僅可為雙邊企業創造機會,更可透過降低關稅和擴大服務貿易承諾,促進雙方經貿發展,建議印度與歐盟應以政治推動和務實態度來減少談判分歧。
目前已知歐盟希望印度削減95%貨品項目關稅,其中包括農產品和汽車,但印度只願意接受約90%的自由化程度,且不願意開放農業市場;印度希望歐盟放寬對印度專業人士流動規範,但歐盟認為工作許可證和簽證屬於各成員國的職權範圍,且各成員國對相關認定標準不同,歐盟難以直接提供承諾。此外,印度不願就政府採購議題與歐盟進行協商,對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 CBAM)、森林砍伐法規(Regulation on deforestation-free products, EDUR),及制定符合歐盟標準之勞工權益規範等,印度也存在疑慮。
資料來源:Bilaterals.org、聯合新聞網、EU、Business Standard、EURACTIV